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多動癥與抽動癥針灸穴位,多動癥針灸常用穴位及作用
四神聰
位置:頭頂部,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。
作用:醒腦開竅、寧心安神,改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動不安等癥狀。
神門
位置:腕部,腕掌側橫紋尺側端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。
作用:養心安神,調節心經氣血,緩解煩躁、多動等癥狀。
內關
位置:前臂掌側,曲澤與大陵連線上,腕橫紋上2寸。
作用:寬胸理氣、寧心安神,改善情緒波動大、易沖動等情況。
太沖
位置:足背側,第1跖骨間隙后方凹陷處。
作用:平肝潛陽、清肝瀉火,調節情緒急躁,減少多動、沖動行為。
百會
位置:兩耳尖連線中點,前發際正中線上5寸。
作用:開竅醒腦、回陽固脫,改善注意力不集中。
其他輔助穴位
太陽穴:緩解疲勞,醒腦安神。
大椎、曲池、大陵:輔助調節神經功能,改善多動癥狀。
抽動癥針灸常用穴位及作用
頭部穴位
百會、神庭、本神、風池、印堂:養心安神,緩解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。
心經穴位
神門、通里:養心安神,調節心神不寧。
腎經穴位
照海、太溪:位于下肢,滋陰補腎,輔助穩定情緒。
肝經、膽經穴位
太沖、丘墟:平肝息風、寧心安神,改善情緒波動和抽動癥狀。
其他輔助穴位
太陽穴:清肝泄熱,緩解煩躁不安。
合谷、少商:輔助調節神經功能,減輕抽動頻率。
治療原則與注意事項
個體化治療:針灸需根據患者具體癥狀、體質及舌脈表現進行辨證施針,穴位選擇及手法因人而異。
綜合干預:針灸通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,需結合心理輔導、行為訓練、教育支持等多維度干預,以提升整體療效。
專業操作:針灸治療需由專業醫師操作,確保穴位定位準確、手法規范,避免自行施針引發風險。
治療周期:針灸療效需逐步積累,通常需多次治療,家長需保持耐心,定期復診調整方案。
生活配合:治療期間需保證規律作息、合理飲食,避免過度疲勞或情緒刺激,以促進身體恢復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