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得了小孩抽動癥該怎么治療,小孩抽動癥的治療需結合病情嚴重程度、癥狀特點及個體差異,采取藥物、心理、物理及生活方式調整的綜合干預策略,具體如下:
一、藥物治療:需嚴格遵循醫囑
西藥治療
常用藥物:氟哌啶醇、鹽酸硫必利、鹽酸可樂定片等,可調節神經遞質水平,減輕抽動發作頻率和強度。若伴隨焦慮、抑郁等情緒問題,可能需聯合使用舍曲林、氟西汀等抗抑郁藥物。
注意事項:西藥可能存在嗜睡、食欲不振等副作用,需定期復診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常規,及時調整劑量或更換方案。
中藥治療
辨證施治:中醫認為抽動癥與肝風內動、脾虛痰阻相關,常用方劑包括天麻鉤藤顆粒(平肝息風)、靜靈口服液(改善注意力不集中伴抽動)。
輔助療法:針灸選取百會、風池等穴位調節氣機,推拿通過清肝經、揉小天心等手法緩解癥狀,需由專業中醫師操作。
二、心理治療:核心干預手段
行為療法
正強化訓練:對適宜行為(如控制抽動)給予獎勵,忽視不適宜行為,幫助患兒建立自我控制能力。
習慣逆轉訓練:識別抽動前兆(如眨眼前的眼部緊繃感),用相反動作(如睜大眼睛)替代抽動行為。
認知行為療法
認知調整:引導患兒理解抽動癥是可控制的疾病,改變“我無法控制自己”等負面認知。
情緒管理:通過傾訴、寫日記、運動等方式緩解焦慮,減少因情緒波動誘發的抽動。
家庭與學校支持
家庭環境:家長需避免批評指責,營造溫暖、包容的氛圍,減少患兒心理壓力。
學校溝通:與老師協作,避免同學嘲笑或過度關注患兒癥狀,鼓勵同伴交往提升社交能力。
三、物理治療:安全輔助手段
經顱磁刺激(TMS)
通過外部磁場調節大腦神經興奮性,改善神經功能,適用于藥物效果不佳或無法耐受副作用的患兒。
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,每周2-3次,10-15次為1療程。
生物反饋治療
利用儀器監測肌肉緊張度或腦電波,通過游戲化訓練幫助患兒學會自主調節身體狀態,減輕抽動癥狀。
四、生活方式調整:長期管理關鍵
作息與飲食
保證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;減少咖啡因、辛辣食物攝入,適量食用百合、蓮子等健脾安神食材。
肝陽上亢型患兒可飲菊花枸杞茶,脾虛痰濕型推薦茯苓粥。
運動與興趣培養
鼓勵參與跑步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或瑜伽、舞蹈等平衡訓練,增強身體控制能力。
通過繪畫、音樂等興趣活動轉移注意力,減少對抽動癥狀的過度關注。
減少電子屏幕暴露
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防止聲光刺激誘發抽動,每日屏幕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。
五、治療原則與注意事項
個體化方案:根據抽動類型(運動性/發聲性)、共患病(如ADHD、OCD)制定針對性計劃。
長期隨訪:抽動癥可能隨年齡增長緩解或加重,需定期復診評估療效,調整治療策略。
避免過度干預:家長需保持耐心,避免頻繁提醒或強化抽動行為,防止癥狀固化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