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多動癥能用中醫治療嗎,中醫可以治療多動癥,且在綜合干預下效果較好,但需結合個體情況長期管理。以下從中醫理論、治療手段及綜合管理三方面展開分析:
一、中醫對多動癥的病因認知
中醫認為多動癥屬“臟躁”“健忘”范疇,與心、肝、脾、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具體表現為:
心火旺盛:患兒易煩躁、注意力渙散,因心主神志,心火亢盛則神志不寧;
肝腎不足:腎陰虧虛導致肝陽上亢,表現為急躁易怒、沖動任性;
脾虛痰盛:脾失健運生痰,痰火擾心則出現多動、行為失控。
中醫通過辨證分型(如腎陰不足肝陽偏亢型、心脾氣虛型)制定個性化方案,強調“治病求本”,調整陰陽平衡。
二、中醫治療多動癥的核心手段
中藥調理
方劑選擇:根據證型選用經典方劑,如甘麥大棗湯(養心安神)、黃連溫膽湯(清熱化痰)、孔圣枕中丹(益智健腦)等。
中成藥應用:靜靈口服液、小兒智力糖漿等,需由中醫師根據舌脈象調整組方,避免自行用藥。
療程管理:通常需持續1-3個月,部分患兒可能伴隨短暫癥狀加重(屬正常反應),需定期復診調整藥方。
針灸療法
穴位選擇:百會、四神聰、神門等穴位,通過針刺調節大腦神經遞質水平,改善沖動行為和專注力。
輔助技術:配合耳穴壓豆(刺激耳部神門、心區反射區),每周治療2-3次,20次為1周期。
注意事項:需由專業針灸師操作,避免暈針風險;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局部酸脹感,屬正常反應。
推拿按摩
常用手法:開天門、運太陽、揉按涌泉等,每日早晚各10分鐘,疏通經絡、平衡陰陽。
適用人群:尤其適合不耐受服藥的幼兒,家長可學習基礎手法在家操作,配合捏脊療法增強效果。
效果觀察:部分病例可見情緒穩定性和手眼協調能力提升,但需注意力度輕柔,皮膚破損時暫停。
飲食調節
禁忌食物:減少油炸食品、含人工添加劑食物(如防腐劑、色素)及含鉛食物(如爆米花、松花蛋)。
推薦食材:增加核桃仁、酸棗仁、百合等寧心安神食材,蓮子銀耳羹滋陰,避免辛辣燥熱食物。
飲食模式:建議分餐制供給,避免過饑過飽影響情緒;對特定食物過敏的患兒需個性化調整食譜。
情志調護
心理干預:通過五音療法(角調式音樂調節肝氣)、靜坐調息疏解肝氣郁結,家長避免過度訓斥。
運動建議:配合八段錦、太極拳等舒緩運動,改善易怒、焦慮等情志癥狀。
行為訓練:建立規律作息,每日進行30分鐘戶外活動,避免電子屏幕過度刺激。
三、中醫治療多動癥的綜合優勢與局限性
優勢
個性化治療:根據患兒體質辨證施治,如腎陰不足型治以滋陰潛陽、補腎平肝,心脾氣虛型治以健脾養心、益氣安神。
副作用較小:中藥、針灸等手段相對溫和,適合長期調理。
整體調理:不僅關注癥狀緩解,更重視臟腑功能平衡,如通過推拿改善腦部供血,通過飲食調節營養代謝。
局限性
療程較長:需堅持3個月以上才能顯現效果,部分嚴重病例需聯合西醫治療(如神經調控技術)。
操作依賴性:針灸、推拿效果與醫師操作規范性密切相關,需選擇專業機構。
飲食管理嚴格:需長期堅持飲食調整,單獨使用難以顯著改善核心癥狀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