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多動癥兒童的情緒疏導,多動癥(注意缺陷多動障礙,ADHD)兒童常因大腦功能差異、環境刺激敏感或社交挫折,出現情緒波動大、易怒、焦慮或低落等情緒問題。有效的情緒疏導需結合理解、接納與科學方法,以下從家庭、學校、行為干預及專業支持四個維度提供具體策略:
一、家庭環境:營造安全與理解的氛圍
接納情緒,避免否定
ADHD兒童的情緒反應常比同齡人更強烈,家長需避免說“你怎么又生氣”“這有什么好哭的”,而是用共情語言回應:“我理解你現在很生氣,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嗎?”
示例:孩子因作業困難摔筆時,家長可蹲下說:“作業確實有點難,我們一起看看哪里卡住了?”
建立情緒預警機制
與孩子約定“情緒信號”(如握拳、跺腳),當他們感到憤怒或焦慮時,用信號代替尖叫或攻擊行為。家長可提前準備“冷靜角”(放軟墊、繪本、減壓玩具),引導孩子到此處平復情緒。
操作步驟:
一起布置冷靜角,讓孩子選擇喜歡的物品;
情緒激動時,家長輕聲提醒:“我們需要去冷靜角休息一下嗎?”
待情緒穩定后,再討論問題。
結構化日常,減少失控誘因
ADHD兒童對規則和流程敏感,家長可通過可視化日程表(圖片+文字)明確每日安排(如學習、游戲、運動時間),避免因突發變化引發情緒崩潰。
進階技巧:在日程表中加入“情緒調節時間”(如10分鐘深呼吸、聽音樂),幫助孩子主動管理情緒。
二、學校支持:協作培養情緒管理能力
與老師建立溝通機制
定期與老師交流孩子的情緒表現,共同制定應對策略。例如:
課堂提問前,老師可提前告知孩子:“下一個問題請你回答,準備好了嗎?”減少因突然被點名引發的焦慮;
允許孩子在情緒激動時短暫離開教室(如去圖書館、走廊散步),但需約定返回時間。
開展情緒教育課程
學校可通過繪本、角色扮演或游戲,幫助孩子識別情緒(如“生氣時臉會變紅”“開心時會笑”),并學習用語言描述感受。
推薦活動:
情緒臉譜貼紙:孩子根據當天心情選擇貼紙貼在日記本上;
“情緒溫度計”:用1-10分評估情緒強度,10分為最生氣,引導孩子用數字表達情緒。
三、行為干預:科學訓練情緒調節技能
正念呼吸練習
教孩子用“氣球呼吸法”平復情緒:想象肚子是一個氣球,吸氣時氣球鼓起(肚子隆起),呼氣時氣球縮小(肚子收縮)。每天練習5分鐘,逐漸延長至10分鐘。
適用場景:考試前緊張、與同伴沖突后。
認知重構:糾正負面思維
ADHD兒童常因挫折產生“我什么都做不好”的想法,家長可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理性思考:
“這件事真的完全做不好嗎?有沒有哪部分你做得不錯?”
“如果朋友遇到同樣的問題,你會怎么安慰他?”
示例:孩子因拼圖失敗說“我笨死了”,家長可回應:“拼圖確實很難,但你剛才找到了3塊正確的拼圖,這說明你很專注!”
運動釋放能量
規律運動(如游泳、騎自行車、跳繩)能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,改善情緒穩定性。家長可與孩子約定每日“運動時間”,并參與其中,增強親子互動。
進階技巧:將運動與情緒調節結合,如生氣時跑步10分鐘,焦慮時做瑜伽。
四、專業支持:必要時尋求外部幫助
心理治療
認知行為療法(CBT):幫助孩子識別情緒觸發點,學習應對策略(如深呼吸、積極自我對話);
游戲治療:通過沙盤、繪畫等非語言方式,讓孩子表達內心感受,適合低齡兒童。
藥物治療輔助
若情緒問題嚴重影響生活(如頻繁自傷、攻擊他人),需在醫生指導下評估是否需要藥物干預。部分抗抑郁藥或情緒穩定劑可改善共病焦慮、抑郁,但需嚴格監測副作用。
家長培訓課程
參加ADHD家長支持小組或培訓課程,學習科學育兒方法(如如何設定合理期望、處理沖突),減少因育兒壓力引發的負面情緒。
關鍵原則:耐心與一致性
ADHD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需長期培養,家長需保持耐心,避免因孩子反復情緒失控而指責或放棄。同時,家庭成員需統一教育方式(如對“冷靜角”的使用規則),避免孩子因規則混亂加劇情緒問題。通過持續支持與科學引導,多數孩子能逐步學會管理情緒,提升社交與學習能力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