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孩子得自閉癥了怎么辦,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時,家長可能會感到焦慮、無助甚至自責,但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,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份系統性的應對指南,幫助家長理清思路并采取行動:
一、接受診斷并調整心態
避免陷入“為什么是我”的誤區
自閉癥的成因復雜,目前醫學尚未完全明確,過度自責無助于解決問題。家長需盡快調整心態,將精力集中在干預方案上。
正視孩子的獨特性
自閉癥兒童只是思維方式與普通孩子不同,并非“有缺陷”。通過早期干預,許多孩子可以顯著改善社交、語言和行為能力。
二、制定科學的干預計劃
尋求專業評估與診斷復核
確診后,建議到權威機構(如三甲醫院兒童精神科、專業康復中心)進行二次評估,明確自閉癥的嚴重程度(輕度、中度或重度)及核心障礙(如社交障礙、重復刻板行為等)。
排除其他可能的共患病(如智力障礙、多動癥、癲癇等),以便制定針對性方案。
選擇循證干預方法
目前國際公認有效的干預方法包括:
應用行為分析(ABA):通過正向強化、行為塑造等技巧改善社交和語言能力。
結構化教學(TEACCH):通過視覺提示、環境安排幫助孩子理解日常流程。
人際關系發展干預(RDI):聚焦社交互動能力的提升。
言語治療(ST):針對語言發育遲緩或溝通障礙進行訓練。
感覺統合訓練:改善觸覺、聽覺等感官過度敏感或遲鈍問題。
建議:優先選擇經過系統培訓的機構或治療師,避免盲目嘗試未經科學驗證的療法(如針灸、排毒療法等)。
三、家庭干預的核心理念
建立結構化日常
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表,用圖片或文字提示幫助孩子理解每日安排。
減少環境中的干擾因素(如噪音、強光),降低孩子的焦慮感。
從興趣出發進行互動
觀察孩子的偏好(如旋轉物品、特定玩具),通過這些興趣點引導社交互動。
例如:孩子喜歡車,可以用玩具車玩“輪流推車”的游戲,教孩子等待和分享。
強化社交技能
每天安排固定時間進行“社交訓練”,如眼神接觸練習、模仿游戲。
使用簡單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與孩子溝通,避免復雜指令。
記錄干預進展
用日記或表格記錄孩子的行為變化(如主動溝通次數、情緒爆發頻率),定期與治療師溝通調整方案。
四、整合社會資源
申請教育支持
聯系當地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的融合教育資源教室,爭取入學機會。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》,自閉癥兒童有權接受適合的教育服務。
加入家長互助組織
參與自閉癥家長社群(如線上論壇、線下沙龍),分享經驗并獲取心理支持。
了解當地政策(如康復補貼、就業援助),減輕經濟負擔。
關注政策福利
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(如0-6歲免費康復訓練)。
了解醫保對自閉癥相關診療的覆蓋范圍。
五、長期規劃與心態管理
設定合理預期
自閉癥干預是長期過程,需以“年”為單位衡量進步。避免因短期未見成效而焦慮。
關注家長自身心理健康
定期進行心理咨詢或參加減壓活動,避免因長期壓力導致情緒崩潰。
家庭成員間需分工協作,避免單方過度消耗。
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
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,規劃職業教育或就業方向(如烘焙、手工制作等)。
提前了解成年后的托養機構或社區支持服務。
六、警惕誤區
避免“過度保護”或“放任不管”:既需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,也要鼓勵其嘗試獨立完成任務。
不盲目追求“治愈”:自閉癥目前無法完全根治,但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。
拒絕“神奇療法”:警惕夸大療效的廣告(如“干細胞治愈自閉癥”),避免浪費金錢和時間。
孩子得自閉癥了怎么辦,自閉癥孩子的成長是一場“馬拉松”,而非短跑。家長需以科學的方法、堅定的耐心和積極的心態,為孩子搭建通往社會的橋梁。記住:您不是一個人在戰斗,專業團隊、社會資源和政策支持都能為您提供幫助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