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兒童抽動癥的具體表現,兒童抽動癥(又稱抽動障礙)是一種以不自主、突發、快速、重復的肌肉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,常伴隨發聲性抽動或行為問題。其癥狀復雜多樣,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變化,具體表現可分為以下幾類:
一、運動性抽動(肌肉不自主運動)
面部及頭部抽動
眼部:頻繁眨眼、翻白眼、擠眉弄眼、眼球轉動或凝視。
口鼻:噘嘴、咧嘴、縮鼻、做鬼臉、吸鼻子或清嗓子樣動作。
頭部:點頭、搖頭、歪頭、聳肩或頭部抖動。
其他:鼓肚子、吸腹、扭腰、旋轉身體等。
肢體抽動
上肢:甩手、拍打、握拳、手指抖動或模仿敲擊動作。
下肢:踢腿、踮腳、步態異常(如交叉步)或突然跳躍。
復雜動作:模仿他人動作(如模仿開門、揮手)、觸摸物品或他人、旋轉身體等。
二、發聲性抽動(不自主發聲)
簡單發聲
喉嚨清嗓、咳嗽、哼聲、吸鼻聲、犬吠樣叫聲或短促的“嗯”“啊”聲。
突然尖叫、咆哮或發出無意義的音節(如“咔”“噠”)。
復雜發聲
重復語言:模仿他人話語(如重復廣告詞、電影臺詞)或重復自己的話(如“你知道嗎?你知道嗎?”)。
穢語:少數患兒可能出現說臟話、詛咒或使用粗俗詞匯(多見于青春期患者,需與叛逆行為區分)。
言語障礙:語速突然加快、語調異常或中斷說話。
三、伴隨癥狀與共病
注意力與行為問題
約半數患兒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(ADHD),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、小動作多、沖動易怒。
部分患兒出現強迫行為(如反復檢查門窗、洗手)或焦慮、抑郁情緒。
學習困難
抽動癥狀可能干擾課堂注意力,導致成績下降,但智力通常正常。
書寫困難(如握筆姿勢異常、字跡潦草)或閱讀障礙(如跳行、漏字)。
睡眠障礙
夜間抽動加重、磨牙、說夢話或夢游,影響睡眠質量。
感覺異常
少數患兒訴說身體局部有麻木、瘙癢或緊繃感,可能通過抽動緩解不適。
四、癥狀特點與變化規律
波動性:癥狀時輕時重,可能因壓力、疲勞、情緒波動(如緊張、興奮)或感染(如感冒)加重,放松或睡眠時減輕。
交替性:抽動部位可能隨時間變化,如從眼部抽動轉為肩部抽動,或同時出現多個部位抽動。
慢性病程:癥狀可持續數月至數年,多數患兒在青春期后減輕,但部分可能延續至成年。
無目的性:抽動動作無實際意義,患兒無法自主控制,但可通過短暫意志力抑制(如課堂上有意克制,回家后癥狀爆發)。
五、需警惕的“偽裝”癥狀
模仿行為:兒童可能因好奇模仿他人抽動動作,但模仿行為通常短暫且無重復性。
習慣性動作:如咬指甲、轉筆等,與抽動癥的區別在于動作更規律、可自主控制。
癲癇發作:少數癲癇可能表現為短暫肢體抖動,但通常伴隨意識喪失、跌倒或發作后嗜睡,需通過腦電圖鑒別。
家長應對建議:若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癥狀,避免過度批評或提醒(可能加重心理壓力),應記錄癥狀頻率、持續時間及觸發因素,及時咨詢兒科或兒童神經科醫生。治療以心理行為干預(如習慣逆轉訓練、認知行為療法)為主,嚴重者可能需藥物輔助,但需嚴格遵醫囑,避免自行用藥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